3月2日上午,“上海标准”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市政府召开,副市长陈通出席并讲话。有关领域标准化工作资深专家,行业企业代表、科研院所代表、在沪国外标准组织代表及相关部门人员等,共同就如何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上海标准”工作推进力度,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建言献策。
专家建言献策
张晓刚(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
要把习总书记在上海提出的“形成一批中国标准”“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求,作为“上海标准”工作的指引方向,这也是“上海标准”的真正内涵。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从过去只单一制定技术产品标准向越来越重视社会治理标准转变,并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新兴领域的标准制定,以及标准与标准必要专利融合研究,“上海标准”也要适应这种趋势。同时,要借鉴全球成功案例,以国际视野、开放思维,思考“上海标准”如何助推未来15年上海高质量发展,通过上海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并在全球高质量发展当中发挥作用。标准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效工具,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积累了非常好的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经验,应以“上海标准”的形式推广到中国欠发达地区。要利用好标准这一中性的技术性制度工具,为全球分享上海方案。
沈远东(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主席)
“上海标准”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其意义十分重大深远,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上海标准”的管理制度比如要完善培育和遴选机制,加快“上海标准”专业评价机构的建设,以保证评价制度和方法的科学、公正,确保“上海标准”的高质量和先进性。同时,发挥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积极探索在沪外资企业申报“上海标准”的可行性,加大与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研究“上海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机制,为国家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吴小东(国际电工委员会人员电气运输设备技术委员会(IEC/TC125)主席)
首先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资源应充分利用,实现国际国内标准同步,其次要将标准化技术资源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充分对接,实现“创新链”“标准链”“产业链”紧密结合。同时,在上海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标准先行,实现标准化资源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充分对接。
刘迎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
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围绕公共数据、数据安全能力、城市运行一网统办城市治理要素编码等一系列具体的需求,在数据要素市场上,数据开发应用、数据安全管理的重要领域开展标准规范的研制,推动标准宣贯和应用推广,力争打造一批数据治理领域的上海标准,能够更好地提升公共数据治理的能力,挖掘数据的价值,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陈德基(国际自动化协会(ISA)“雷蒙德D.莫洛伊奖”获奖专家)
标准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数据交换标准的推广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走向快车道的关键,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推广统一的互联互通的数据标准,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标准的真正价值在于被使用推广,能把市场做起来,统一一个大蛋糕。第二,光靠市场同一个行业都会出现不同的标准,容易碎片化。第三,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连通不同的行业,包括政府、企业。所以需要一个超越行业壁垒的机构来主导这个工作。第四,数字化城市的未来其实是多个产业物联网的互联互通,而这就需要标准化的互联互通。
谢众(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海清算所牵头制定的上海清算标准,获评“上海标准”后短短2个月,已有4家原先坚持使用自主披露模板的机构开始采用,目前占全球金融市场业务规模95%以上的中央对手方清算机构,均按此标准进行量化信息披露,提升了全球超过500万亿美元规模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透明度。建议鼓励更多行业头部企业以国际视野牵头制定并推动实施类似标准,现在上海有这方面的条件,具备基础。
华黎(上海奥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的重要力量,要推动民营企业敢于将技术产品成果融入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实现创新成果的标准化,把标准引领落到实处。把标准化成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优先之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解决之道。希望能建立沟通的渠道和平台,帮助民营企业赢得更多的参与机会,真正体现上海民企的技术自信。
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充分认识“上海标准”对于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将按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要求,按照上海城市定位,制定及实施新一轮上海标准化战略,以“上海标准”为着力点,明确上海标准化工作愿景使命及目标任务,同时各行业企业也要把标准化作为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具。将进一步完善上海标准化工作机制,结合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要求,及时将上海技术优势、产业优势、管理优势及时转化为“上海标准”优势。将更有力推进“上海标准”标识制度实施,按照广泛发动和重点培育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等数字基础和应用领域,技术交易服务、金融服务、高端制造等领域以及民生等领域,争取培育更多“上海标准”。将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广“上海标准”应用,通过政府监管采用,上位标准采用、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应用、国内外技术合作及贸易合同应用、标准外文版等方式,推动更多“上海标准”于内成为中国标准,走出去成为事实国际标准、成为标准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