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标准
车桩网智能充电的“开创者”


  为支撑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发改委等五部门《上海市促进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 互联互通有序发展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和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与配电容量之间的矛盾,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国内率先提出充电设施的高智能化和强安全性的标准立项建议,组织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作为标准归口和牵头单位,协调国网上海电力、上汽集团、特斯拉汽车、特来电、星星充电等18家充电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共同起草制定了DB31/T 1296-2021《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智能充电及互动响应技术要求》。该标准是国内首个车桩网智能充电及互动响应技术标准,具有国际先进性,为上海市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动智能充电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且关键的技术支撑。

  推动电网和交通行业逐步向智能化和低碳化转变
  目前全球超过20%的碳排放量来自于使用传统化石能源的交通工具领域,要减少该领域的碳排放量,就要推动传统交通工具逐步转型升级成电动交通工具。新兴汽车企业和传统汽车企业都在积极研发、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目前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同时电动船舶、特种车辆、电动运输工具等同类电动交通工具的市场规模也发展迅速。以电动交通工具为代表的新型负荷不断增大,对传统电网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提升电能和负荷的互动能力以及需求响应能力,降低重复建设性投资和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智能充电设施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该标准的发布将进一步加快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基建”,有助于优化本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范居民区智能化充电设施建设,保障新能源汽车车主充电安全,降低大规模充电对电网负荷的不利影响,为建设新型电动交通打下良好基础,缓解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压力,提高城市对绿色能源的消纳能力。智能充电产业作为绿色高效电动交通体系的支柱型产业,对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支撑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管理
  该标准将智能桩纳入电力需求响应平台,进一步推动新型充电设施的智慧网联功能、互动信息响应和聚合平台交互,实现电动汽车有序充电、负荷精准实时调控、电网优化发电计划、平抑负荷波动、提高配网负荷率、降低最大负荷,减少对配电网需求侧资源发展影响,增大电网灵活调节能力,减缓城市电网建设与局部配电网建设改造,提升居民区安全、可靠、便捷充电水平。



  该标准以车桩网智联互通为重点,明确了智能充电及互动响应的适用场景、设备电气及信息安全、智能充电功能、桩联网互动响应及平台交互技术要求,填补了国内智能充电桩的空白,其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智能充电桩生产企业纳入政府管理目录,加强充电桩接入电网的规范化管理,为合理发挥规模化、分散式电动汽车充放电资源对于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峰谷调节作用奠定基础。进一步规范了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有效促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提升智能有序充电管理水平,促进上海市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主体建立,在国内率先建立以充电运营平台企业、电网企业为主体的居民区两级智能有序充电管理体系,助力上海打造智慧、绿色、高效和安全的“智能有序充电示范市”。

  引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产业技术升级
  该标准发布以来,本单位已陆续为政府相关部门、主机厂和充电设施制造及运营生产企业,提供综合技术服务120余次,直接经济效益995万元。目前已有89个型号的智能充电桩通过本标准的验证,广泛应用于上海市新售的67家主机厂商的769个车型和居民区共享充电设施。



  在上海市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主体的支持下,上电科通过制定该标准探索建立国内首个电动交通充换电产业测评体系,通过系统开展先进检测技术研究、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标准研制、产品全生命周期测评及结果发布等工作,推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更精准地出台产业配套政策和规划实施步骤,引领充电产业的需求迭代与安全化智能化技术升级。支撑上海市和全国的电动交通产业发展和现代能源结构升级。
  充电设施将适应充电场景高效服务应用需求,呈现出智能化和多元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智能充电桩将从“智能”迈向“智慧”的跨越,提升充电效率、保障充电安全,实现自动充电体验,智能运维技术和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新型充电设施网络。为下一步将上海市居民区内45万个普通桩逐步改造成智能充电桩,使其参与有序充电和电力交易奠定技术基础。



  促进“车-桩-网”充电互联互通
  DB31/T 1296-2021《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智能充电及互动响应技术要求》为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设施提供了标准支撑,促进从技术驱动到制度驱动的转变。在DB31/T 1296-2021的支撑下,充电基础设施将与电力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高效互动,呈现深度融合趋势,将提升车-桩-网互联互通、有序互动技术与大规模产业化,加强与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电力市场、微电网、能源互联网间的协同发展,为本市车-桩-网互联互通发展提供助力,推动本市智能充电设施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