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娜
(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市长乐路1227号,200031)
摘要:本文研究和分析了上海世博会筹建过程中在标准化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标准化成果,并针对上海世博会后续工作内容和对标准化的需求,提出了在上海世博会运营和后续利用等过程中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 标准化 标准
Abstract: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the consequential standards harvest in standardization field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Shanghai EXPO are studi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ubsequent work that Shanghai EXPO needs to do and its requirement on standardization, many positive advices are provided to conduct and supervise various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es of Shanghai EXPO operation and post EXPO exploitation.
Keywords: Shanghai EXPO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
1 上海世博会筹建概况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召开,根据目前明确参展的国家和预测的参观人数来看,上海世博会在规模上将创下历史之最。自2002年12月成功申办上海世博会后,上海就全面进入了筹备阶段。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筹备工作已近尾声,据上海建交委统计,截至2010年3月1日,世博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已完成95%以上,包括中国馆在内的许多国家馆均有展开布展工作,上海市建设交通市容环保行业的各项工作正由“筹办阶段”逐步向“举办阶段”转换,所有工程项目的收尾工作将确保在4月15日前完成。至2010年1月初,上海世博会的门票销售数量已突破1800万张。
鉴于标准已被广泛认可的规范性、引导性作用,在上海世博会的筹备过程中,相关各方一直关注和强调通过实施已有标准和制定新标准等方式推动各项筹备工作的有序、科学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上海世博会标准化工作进展
2.1 世博会建/构筑物设计建造标准化
筹备世博会的关键工作之一就是展览场馆的设计和建造,许多世博会都给世界留下了瑰丽的世博建筑,如著名的伦敦世博会水晶宫和法国世博会埃菲尔铁塔都成为相当一段时间内代表该城市、甚至该国家的标志性建筑。上海世博会有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参展,本届世博会还首次开创了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现已从众多方案中选定了14个实物案例、36个展馆案例以及若干其他案例,这些都决定了本届世博会的展馆数量也将创下记录。
因世博会绝大多数建筑都属于临时建筑,缺少现成的设计建造标准,为保障大量建筑物及构筑物的质量,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规划了一批直接用于指导世博会相关工程建设的世博会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标准,并于2007年7月9日统一发布实施,主要包括《世博会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设计标准》、《世博会临时建筑物、构筑物防火设计标准》和《世博会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涉及世博园区内六种功能类型的临时建筑。
《世博会临时建筑物、构筑物防火设计标准》(沪建交[2007]438号)用于世博园区内且使用年限小于一年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临时建筑,以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建设标准、规范为依据,考虑材料可重复利用、可简化施工、可加快建设进度等因素。标准涉及建筑防火、建筑构造、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电气、排烟通风和空调、内部装修等方面。
《世博会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沪建交[2007]439号)规定了世博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施工质量验收的质量标准、内容和程序,提出了检验批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案要求,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子单位工程和子分部工程的划分,确定了涉及建筑工程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见证取样及抽样检测方法。
《世博会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设计标准》(沪建交[2007]437号)分为上、下两册,包括建筑专篇、结构专篇、给排水专篇、燃气专篇、电气专篇、暖通专篇、高架步道专篇、节能专篇、无障碍专篇等9个专篇。
以上标准发布后已广泛应用于世博园区的各类建/构筑物设计和建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世博会公共服务标准化
世博会是一次大规模的公众参与活动,需要的不仅是精彩和难忘,更需要出色的公共服务和安全保障。为使世博会各项准备和运行工作有矩可循,本次世博会在一般规章之外,更对活动筹备和未来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制定了专门的规范性文件,称为上海世博会《特殊规章》,包括诸多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重要主题的内容,如:
特殊规章第4号:有关建筑、安装、劳动安全、防火及环保,对于安全责任、紧急援救、应急疏散、展品安全、消防要求、环境安全、施工安全、电气安全和应急预案等都做了规定;
特殊规章第5号:有关各类机器设备的安装、操作和运行,主要针对设备运行的申请、检查、事故处理和应急等做了规定;
特殊规章第8号:有关保险,明确了上海世博会的强制保险、规定保险及办理主体等;
特殊规章第10号:有关公共服务,提出了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向参展者和参观者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容,包括食品安全、公共卫生、急救医疗等重要公共安全保障问题;
特殊规章第11号:有关知识产权,进一步明确了组织者和官方参展者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权利义务。
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管理工作,上海市有关管理部门出台了《上海世博会期间加强地下空间安全管理措施》。而出于维护上海社会公共安全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同时发布征求公众意见的还有《上海世博会期间实行安全检查特别措施》。这些管理措施都将发挥良好的统一和规范作用。
2.3 世博会运营管理标准化
信息化建设是举办一次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重要技术保证之一,因世博会对信息系统功能的特殊要求,许多方面没有成熟的标准可循,因此上海世博局会同有关技术机构共同研制了新标准,如《世博会信息化软件质量控制管理规范》(DB31/T 458-2009)和《世博会信息系统数据交换规则》(DB31/T 459-2009)等两项上海市地方标准于2009年8月发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该两项标准将为建立世博会信息系统间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机制提供技术依据,保证世博会信息化系统建设软件质量,以满足世博会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换需求。
此外,为更好支持世博会建设、运营和管理,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信息系统,2010年2月上海市同时发布了四项有关地方标准,并自2010年3月1日起实施:
1、《世博会公众信息发布平台信息接入技术规范》(DB31/T476-2010)统一了各类公众信息向信息发布平台提交的信息格式,规范了系统平台的设计和建设,为各类公众信息的数据接入该平台提供了规范接口,也为今后其他类似大型活动的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2、《世博会业务系统信息安全建设规范》(DB31/T471-2010)统一了世博会业务系统信息安全建设的要求,对保障世博会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全面支持世博会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世博会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范》(DB31/T475-2010)明确了世博会信息系统不同保障等级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要求,包括信息系统日常维护、保障等级分析、故障处理流程、运维支撑系统的监控、服务管理等。
4、《基于因特网的世博会体验型展馆平台接入规范》(DB31/T472-2010)主要服务于本届上海世博会创新设置的网上世博会,对于网上世博参展方的数据接入提供了规范的接口,统一了参展方向组织方提交的数字内容,对网上世博会体验型展馆的数据包组织形式进行了规定,有利于组织方快速集成,保证网上世博会各特色功能的实现。
同时,一些涉及公共环境优化的地方标准的实施,也将直接或间接服务上海世博会,改善上海的城市软环境。比如,2009年8月发布、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地方标准《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 第1部分:通则》(DB31/T457.1-2009)将有效改善公共场所英文标识不准确、不恰当等现象。
3 后续标准化需求分析
目前离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已不足两个月,各项收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长达数年的筹备工作即将结束。但应看到,世博会开幕后的各项工作只会更复杂和艰巨,工作重心必须由建设快速转到管理上来,保证长达184天的世博会实现预期的各项目标,同时通过合理规划管理实现世博园区科学后续利用,符合对该地区的城市总体功能定位。
3.1 园区管理标准化
受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和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的委托,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曾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境内和境外客流量进行预测,之后我国专家根据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适当调整,目前一般官方文件均把7000万人次参观者作为最终预测结论使用,其中日均40万参观人次,开幕日等峰值参观人次可能过百万[1]。
预测观众人数和主要场馆的参观人次,一方面是为了合理设置展馆面积和出入口等保证参观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合理控制和疏导人流保证人员安全,如能根据科学的方法论建立参观人流模拟系统和交通调度系统,将大大提高管理的主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以前举办的许多世博会都先行预测观众人数,并因此制定相应的观众参观计划,但预测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在制定计划时还必须考虑到一定的上下浮动量。如,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虽有155个国家和17个国际组织参加,打破了世博会历史记录,但接待游客仅1810万人次,不及原预计4000万人次的一半,而1970年大阪世博会原预计参观人次为5000万,实际达到了6400万,超出了28%,导致9月5日参观人次达80万时为防止意外而暂时关闭。日平均参观人次约11.8万,峰值约27.64万人次[2~3]。
根据历届世博会的经验,观众将更多选择主题馆、主办国国家馆及一些文化和科技相对发达国家的展馆,而可以预见的是,上海世博会的观众将大多数来自中国,因此主题馆、中国馆等场馆的参观人数将远超根据场馆总数平均的参观人数,在制定参观计划和观众疏导方案时需适当上调权重系数以更真实反映实际的观众流量,以免因过分拥挤影响参观效果或危及公众安全。
另外,根据参观人数变化还应实现及时动态调整园区及周边交通运输方案的功能,引导对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和园区内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并考虑临时性交通设施的调度。
3.2 公共安全管理标准化
世博会作为特大性活动,安全风险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等特点,科学识别风险,有的放矢开展预防预警,依法加强安全管理,对于确保世博会安全举办、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以食品安全管理为例,世界各地大型活动主办方都将标准作为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为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北京市专门制定实施了16项奥运食品安全标准。2000年悉尼奥运会估计共向运动员和官员提供了超过180万份餐食、向工作人员提供了约100万份餐食,主办方引入HACCP理念严格管理食品营业场所,确保食品安全[4]。上海世博会的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将比奥运会更加严峻,而安保的其它方面同样需要技术标准的保驾护航:
1、紧扣大型活动特点梳理和构建公共安全标准体系。世博会安保工作应紧扣其特点、要素、环节,构建系统实用的公共安全标准体系,有机融合食品、卫生、信息、公安、安监等领域已有的标准,相互支撑配合。
2、全面推动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将标准宣贯作为一个完整体系进行宣传和教育,通过法制和行政手段确保强制性公共安全标准的实施,同时尝试通过监督检查、认证评审等途径促进推荐性公共安全相关标准的应用。
3、法规和标准协同并举。公共安全因其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而有不少制度和体制得以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固化,并因而为公共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基础。但法规的性质决定了其纲领性和原则性,必须通过大量标准引导政策“落地”,保证具体操作和执行层面的科学有序。
4、预防和应急双管齐下。应在已经初步建立的国家、部门、地方、专项应急预案的网络基础上,大力推进有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3.3 后续规划利用标准化
随着世博会对城市发展作用的扩大,将后续利用纳入世博会整体规划已成主流,园区后续利用成功与否也成为衡量一届世博会的要素之一。世博园区后续利用已经从最初的无意识状态进化成现在的有意识规划。如何平衡世博会规划与市政规划的关系,将决定世博会场馆及园区的后续利用成败。
以大阪世博会为例,世博会除大幅提升了大阪地区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外,在园区后续利用方面远未给当地带来预期的效果。根据最初规划,大阪世博会后将以园区为核心建设郊外新城,世博园区作住宅用地和公园,但是园区所有的设施设计时没有考虑今后的市政规划,世博会一结束,7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115个展馆逐步丧失效用和效益,330公顷的土地归还市民,大阪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太阳塔也被拆除[3]。虽经后来的逐步建设使大阪世博园区形成了自然文化园区和体育场馆区,但已与原先的规划相去甚远从而大大降低了园区的价值和增加了市政建设成本。
相反,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则是科学规划指导后续利用的成功范例之一。地区复兴是本届世博会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总体规划包括整个城市重建地区,具有明确的后续利用计划,包括场馆后续功能定位、园区改造方案等,同时借助世博会重建地区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环境品质、景观风貌和公共设施等,实质性地推进了地区的城市复兴。如今,世博会的保留核心区域已经成为里斯本的一个公共活动中心和旅游景点,区域规划目标已基本实现。
另外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也因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规划取得良好后续效果。世博园区在展览后保留了75%以上的建筑,并被发展成科技园区,在会后10年间吸引了190多家高科技公司,被作为世博会对区域影响的成功实例[5]。有调查显示,本届世博会对西班牙国际形象的贡献甚至超过了同年举办的巴塞罗纳奥运会。
上海世博规划区包括核心区和协调区,核心区为浦东3.93km2和浦西1.35km2,协调区为核心区以外方圆1.4km区域。目前除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和世博轴已确定将作为永久建筑予以保留外,永久性场馆的功能定位和运营模式、其它场馆如何处理、如何拆除、周边区域如何规划建设等都还没有明确的方案和措施。因此,为直接指导世博会结束的园区后续利用建设和其它类似城市区域开发利用规划活动,急需以国家有关规划建设标准为基础,结合区域后续利用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并尽快用于指导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郑时龄,陈易. 世博会规划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2] 唐子来,朱弋宇. 世界博览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四: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J].城市规划汇刊,2004, (4):49-52.
[3] 唐子来,付磊. 世界博览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一:1970年大阪世博会[J].城市规划汇刊,2004, (1):6-9.
[4] The Food Safety Strategy for the Sydney 2000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M]. Sydney: NSW Department of Health, 2000.
[5] 唐子来,赵渺希. 世界博览会的经典案例研究之三: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J].城市规划汇刊,2004, (3):39-42.
作者简介:
马娜,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TC/SC办公室副主任,全国会展业标委会秘书。长期从事现代服务业标准化研究,参与多项会展业、现代物流等服务业领域国家标准的研制,公开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